您的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 老字号故事 >

走近老字号⑧ 古城歙砚:玉质纯苍理致精 锋芒都尽墨无声

创始人时间:2022-01-13 15:31:04点击:0

做喜欢的事情注重细节,喜欢从不同的视角欣赏

  古徽州,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大师胡秋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所有作品,都是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

变形的是手,不变的是自己永恒的追求

  孩提时代的胡秋生,就有一腔近于痴迷的工艺美术情结。家里少有的家具都成了他雕琢的实验对象。1975年,刚16岁的他,在父亲的砚石工场,看到那些投射出清寒光影的石料,又看到东瀛岛人不远万里来此追寻并研究这些记载着中华千年文化的徽州文房瑰宝,他不免沉思和震动,渐渐萌生了像父亲一样,终生从事这项嘉华伟业的愿望。

艺无止境,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终成眷属,安徽省著名商标

  歙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起于汉晋,繁盛大唐,风流两宋。“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宋人甚至把一方完美的龙尾石矿石制成砚比作价值连城的“和氏璧”。虽然珍贵,但命运多舛。幸得改革开放,歙砚制作产业得到重视,1964年5月,新华社报道“歙砚正式恢复生产”的消息,让这朵民族技艺之花梅开二度。

发明专利证书,只是其中一张

自己的作品,系安徽省旅游商品

  1996年,歙县工艺厂关门停产三个月。胡秋生深知一旦厂子垮掉,数代人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得益于老共产党员母亲的“信”“智”教诲,胡秋生临危受命,毅然接下这个千疮百孔濒临破产的“烂摊子”。经过四年空乏、拂乱,歙砚事业终于起死回生,逐渐步入正轨。

九牛图,童趣吉祥春华秋实

一带一路,畅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1999年,地方政府对歙县工艺厂进行破产改制,胡秋生沦变为下岗职工,痛苦而彷徨的他,来到堆放砚料之地,回想起第一次看到那些“石疙瘩”,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凤凰涅槃,扛起复兴徽州工艺文化产业的历史使命。是年胡秋生成立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他深知只有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海,才有能力重整旗鼓,传承人类的文化瑰宝。“三足鼎立定坤”是他的宏伟谋略,随后又买回尘封已久的“和氏璧”注册商标,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征战,古城歙砚的盛世华章再次被他谱写。

梦幻徽州,山川秀美

歙砚荟萃,收藏于省地质博物馆

思路,捐赠于宁夏贺兰博物馆

  以胡秋生、胡水仙、胡彬为代表的艺术制作团构成一支宏大的非遗传承队伍,其中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就达30多人。

坚定坚守,始于年轻的时候

中国风的作品,来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010年黄山市古城歙砚“和氏壁”品牌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并于2001年申请了自己的品牌和专利;2017年“和氏壁牌歙砚”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100佳称号;以《和氏璧》为代表的八个金质商标,煌煌面世;黄山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荣获特别贡献奖;胡秋生在2016年度获得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荣誉称号,古城歙砚出品佳作5次荣获特别贡献奖、一带一路金奖、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等。

徽州画卷,展开山水人文之美

春夏秋冬,徽州人家

新一代传承人,更高的追求

  在这座艺术华殿门外,胡秋生胡彬共同栽植了两棵青松,寓意父子灵犀相通,伟业代代传承。在用砚雕语言回顾这段风雨历程和展望未来时,“老将”雕的是《百年梦想•千年巨龙》获得银奖,“少帅”的是《梦里徽州》,获得金凤凰奖。

一家人以厂为家,一直是幸福的一家

  2015年10月,“古城歙砚”被认定为“安徽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