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 老字号故事 >

走近老字号 ② 公和堂:公则悦四海风从 和为贵万商云集

创始人时间:2021-12-21 10:50:59点击:0

微信图片_20211221105604.jpg

    清末年间,中堂李鸿章回乡省亲时,被曾服役北洋水师总后勤部的合肥籍差役李国诚认出,邀入酒楼品尝其自制的老家特色狮子头茶点。李鸿章对其赞不绝口,欣然题联“公则悦四海风从,和为贵万商云集”公和堂因此得名。此后,“公和堂”狮子头便名噪一时,成为合肥街头最流行的早点、茶点之一。

    继“公和堂”第一代掌门人李国诚之后,第二代传人李国安在庐州城飞骑桥(今合肥九狮苑)开办茶楼、米行,将狮子头带到了庐州城。

    解放初期的50年代,因经营和时代原因,第三代传人李庆牛带领族人从合肥搬回撮镇老家,酒楼不开了,油炸狮子头也一度销声匿迹。

    经过多年的空白,第四代传人李成真无意中找到祖上的狮子头配方表,立志开始恢复祖业,历经两年多的艰辛,终于做出了记忆中的味道。改革开放伊始,随着李府对外开放,公和堂第五代传人李昌信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下,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做出了酥、松、脆、香的小狮子头,经过不懈努力,在撮镇老家成立合肥公和堂食品厂,狮子头又出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成为本地特产,再度赢得市场的关注和青睐。“公和堂”狮子头也从最初的小作坊、单一化生产快速发展壮大到目前的产品系列化、管理规范化、市场规模化的闻名遐迩的食品品牌,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多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公和堂的第六代传人李建军从小就耳濡目染狮子头的制作过程,从部队光荣退伍返乡后,毅然放弃前往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一门心思地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不断钻研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公和堂狮子头的品质有了更大的提升;同时,根据本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开发新产品。

    合肥公和堂食品厂2005年更名为合肥公和堂食品有限公司,现有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位于肥东县撮镇工业聚集区。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年产量800吨是农副产品加工的重点骨干企业。

     2009年7月,“公和堂”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微信图片_20211221105926.jpg

“中华老字号”,几代人的智慧心血汗水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019.jpg

“安徽省著名商标”,两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115.jpg

老物件,见证历史传承文化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150.jpg

自然发酵,生态环保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221.jpg

手工借助机械,造型更加美观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252.jpg

蒸熟,方可炸透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324.jpg

小火低温油炸,没有不良物质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355.jpg

酥松脆色香味,是狮子头的追求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421.jpg

要有库存,但越少越好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448.jpg

特色酱菜,鲜香辣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514.jpg

咸萝卜干,鲜嫩香脆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546.jpg

第三代传人李庆牛,也是一个时代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616.jpg

第四代传人李成真四世同堂,不仅现在还有未来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646.jpg

第五代传人李昌信,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716.jpg

第六代传人李建军,发展壮大步入新时代

微信图片_20211221110749.jpg

党和政府关怀,老字号发展环境良好